Search


#東亞行為藝術 #亞洲行為藝術機構

這篇文章寫在十月,集結了我和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#東亞行為藝術 #亞洲行為藝術機構

這篇文章寫在十月,集結了我和策展人王宗孚(Victor Wang)的對話、謝德慶與王宗孚的對話,以及其他講座、表演所激發的對話。在謝德慶倫敦座談上,他除了分享創作經歷,他更大方地分享他對自己未來回顧展的想法,許多未曾公開過的檔案紀錄是座談會的最大亮點

從曾經十三年不做藝術到現在自稱「半個藝術家」的謝德慶,向觀眾展示他擬定的回顧展示意圖,清楚地畫出各展間與作品的排列,第一件作品為《一年行為表演:1978-1979》,簡稱《籠子》(Cage Piece),其後依序為《打卡》(Time Clock)等創作。作品與作品之間為空白展間,雖說空白,卻是謝德慶期望觀者思考他的藝術與時間的重要之處。在此,觀眾反思「藝術時間」與「生命時間」的差異,同時能想像謝德慶不做藝術家,做為人的時候,生活是什麼樣貌?

當一名觀眾以較為艱深的英文詞彙就檔案記錄提問時,謝德慶莞爾一笑,表示自己一生要談的皆關乎時間 。對謝德慶而言,人的活著就是要把時間消耗完,而那不是影像紀錄可以呈現的。所有檔案都只是他為了留下簡單紀錄而留到現在的檔案。然而,作品是作品,紀錄是記錄,那僅是一部分,而不是主體。如謝德慶所言:「檔案紀錄追溯的是過去,時間已流逝,你抓得住它,卻留不住它。」(全文見內)

观点 | 自我诘问的激荡年代:戴映萱论“亚洲行为艺术机构”策展计划

“‘那是一个动荡的年代,‘我阅读《东亚行为艺术史 1960-1990》时心想。“

http://artforum.com.cn/slant/#entry11801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以另一種敘事方式觀看藝術、城市與文化。
View all posts